20世纪70年代东润金融,越南在中国无私援助下成功击退了法国和美国的侵略,最终实现了国家统一。然而东润金融,刚刚享受胜利果实的越南却在短时间内变得极为膨胀。在苏联的支持下,越南不仅入侵了邻国柬埔寨,还在中国南方制造了种种骚扰,背离了与中国的友好关系,简直是恩将仇报。
尽管中国多次进行外交交涉和沟通,越南的行为却愈发过分,甚至联手苏联试图封锁中国的通路,极具挑衅意味。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,中国决定采取军事行动,进行对越自卫反击。经过一个月的激战,越南的军事力量被我军打得几乎全军覆没。
然而,长期处于战争状态的越南,几乎每个公民都具备一定的作战能力。无论是妇女、儿童,还是曾经的军人,都曾在战场上接受过训练。因此,中国军队在面对这些敌军时,不仅要面对正规军,还得警惕那些被释放的战俘,他们随时可能重新投入战斗。这也是为何中国军队的指挥官边贵祥,作为具有丰富战争经验的将领,拒绝了上级关于释放越南战俘的命令。他明确表示,为了我方士兵的安全,绝不会放过一个敌军俘虏。即使因此被罢官、入狱,他依然坚持自己的决定。
展开剩余83%保卫国土是任何国家的底线,寸土必争理所当然。越南不仅多次挑衅中国的底线,还企图侵犯中国南海的石油资源和渔业资源,屡屡侵占中国的岛礁和海域。除了海上挑衅,他们还在云南、广西边境频频炫耀武力,试图扩大对中国领土的控制。面对这种挑衅,我国领导人决定采取行动,“打得一拳开,别得百拳来”,于1979年2月14日发布命令进行对越自卫还击。
两天后,《人民日报》发表了著名评论文章《是可忍,孰不可忍》,为我军进攻提供了政治支持。根据这一指示,中国军队在云南和广西两地,组建了东西两路大军,对越南发起反击。东线和西线的作战部队共29个师参战,杨得志担任西线总指挥,许世友负责东线。负责东线主攻的第55军,在其中的163师带领下,执行了突破任务。
1979年2月17日,163师和其他兄弟部队从广西凭祥出发,第一战便攻克了越南军事要塞同登。这个战略要地距离中国友谊关边检站仅4公里,是越南北部防线的关键节点。越军为了防止中国进攻,早已在道路上设置了各种障碍,甚至在地下埋设了大量的地雷,目的就是通过这些隐秘的手段阻挡我军前进。
越南驻守同登的部队是第3师,号称“金星师”,旗下王牌部队——第12团,兵力达到5000人。这个部队由长期与法军作战的老兵组成,战斗经验丰富,装备精良,包括大量炮火和坦克。然而,中国军队主要由年轻士兵组成,许多人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战斗,且我方还处于进攻方地位。加上越军早已修筑防线,战争局势对我方不利,这让人对中国军队的胜算产生疑虑。
然而,边贵祥凭借着多年的战斗经验,展现了非凡的军事才能。他在部署指挥同登战役时,采用了正面突破和侧翼包抄并行的战术,这一策略有效打击了越军的防线并迅速取得了战果。他将全师分为三路,其中487团担当了中路突破任务,488团则穿插敌人侧后,而489团在右翼进行进攻并掩护装甲兵。
通过精确的战术安排,163师的三路大军迅速收复了多个关键地点,切断了越军的增援通道。面对中国军队的猛烈攻势,越军的“英雄团”团长阮春庆紧急请求增援,并且组织反击。但经过边贵祥的部署,中国军队的支援攻势压制了越军的增援,并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。到2月19日,越军已经没有能力再为同登守军提供支援,我军随后展开了最后的攻坚战。
同登的鬼屯炮台,原本是法国人在战争时期修建的军事设施。这个炮台经过多次加固,防御十分坚固,几乎可以用“固若金汤”来形容。163师多次进攻无果,直到边贵祥下令用炸药和汽油炸毁炮台,最终才彻底摧毁了这个防线。敌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炮台被摧毁,最终只剩下一名越军士兵侥幸逃脱。
尽管越军的“英雄团”被打得几乎全军覆没,但散兵和老兵依旧顽强反抗,他们藏身于废墟、山洞等地方,不断向我军发起袭击。为减少我方伤亡,边贵祥决定利用炮火覆盖敌方阵地,并让部队配备火焰喷射器,直接解决这些顽抗的敌军。经过长时间的顽强战斗,最终同登被完全占领,越军的“英雄团”损失惨重,几乎所有的战斗人员都在此次战役中丧命。
边贵祥的英勇表现让敌人十分惧怕,越南军队悬赏3万美元奖励杀死他,甚至在战场上雇佣雇佣军和特工前来刺杀。然而,边贵祥并未因此动摇,依然坚定向前推进。当他带领部队顺利打到谅山时,越南高层终于意识到,眼前这个强大的敌人,正是自己曾经的“战友”边贵祥。
边贵祥身为指挥官,却始终以士兵的生命为重。他坚决拒绝了上级要求释放敌军俘虏的命令,认为这种做法不仅有违战争伦理,也可能危及中国战士的安全。面对这道命令,他毫不犹豫地表示:不放一个敌人俘虏,哪怕因此遭受处分。对于战士们来说,这种坚决的态度无疑是信心的来源,也因此他赢得了极大的尊重和支持。
经过不到一个月的激战,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最终结束。163师在这场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,成为全军的标杆。边贵祥也因这场战争名声大噪,但他并未追求任何个人荣誉,他始终认为,打好仗才是最重要的。
边贵祥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,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,再到对越自卫反击战,他经历了无数次战斗。无论是面对日军还是国民党,他都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。正是这种无畏的精神,让他成为中国军队中的铁血将军。
在晚年的岁月里,边贵祥淡泊名利,拒绝记者的采访,坚持认为真正值得报道的,是前线的士兵,而非他自己。1989年,边贵祥退役,最终在2008年去世。他的遗骨中还留有当年战斗时遗留的弹片,这些历史的痕迹,见证了他一生的英雄传奇。
发布于:天津市富明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